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评论》2021年第3期目录

艺术评论杂志 艺术评论杂志 2023-03-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1年第3期  总第208期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目录

特别策划 · 前沿电影理论与电影创作的互动生发 

8  对当代中国电影三个前沿理论构架的评述/周 星 张黎歆 

19 中国电影学派建构的终极期许/贾磊磊 肖 远 

24 观察与阐释:“共同体美学”的理念、路径与价值/饶曙光 

34 论作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电影工业美学/陈旭光


观察与思考

44 超越奇观性 ——2000年以来国产犯罪悬疑片中的气象景观/路春艳 邓天一


视 点 · 主旋律题材创作中的“微宏转向” 

54 从宏大叙事到个体视角——1949年以来革命历史画创作的形象建构 /陈 明

72 当下新主流电影中的“微宏叙事”转向:类型互渗与仪式建构/周 粟


聚 焦 · 构建中的新博物馆学 

85 博物馆的媒介关系、媒介叙事与媒介伦理/李 彬 

95 当代艺术与历史文物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并置:新博物馆学的视角/王思渝


艺界时评

106 “红花疗法”与分享艰难——评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 /白惠元

116 彝族传统音乐戏剧化探索——以音乐剧《爱如星火》为例/褚苑苑


传 承

130 当代国内工艺振兴发展实践评论/李传文 

145 尽意独树空间——“美好生活——第五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展陈设计思路/李永康


书 评

151 理性思辨中的别样视角——评叶松荣《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中国人视野中的欧洲音乐》/林 杭


封面 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剧照

封二 音乐剧《刘天华》剧照

封三 朱建高美术作品《万紫千红总是春》

封底 董书兵美术作品《行走的云》


特别策划|前沿电影理论与电影创作的互动生发

策划:本刊编辑部

近年来,中国电影创作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态势。截至2021年2月18日,中国2021年电影总票房已经超过110亿元人民币,另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2月11日除夕至17日正月初六,全国电影票房达到了78.22亿元,继2019年的59.05亿元后,再次刷新了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纪录,增长率为32.47%,并同时创造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全球单一市场周末票房等多项世界纪录。在此前一年,在遭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艰难时刻,全球总票房较2019年下滑了约70%,而中国电影市场在停摆数月后,最终在有限的187天里,取得了票房204.17亿元、5.48亿观影人次的成绩,创造了2020年全球票房第一的成绩。可以说,中国电影创作在近年的确呈现出了由内在本土文化所推动的局面,并且越来越占据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要在大变局中稳步前进,离不开电影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也离不开电影理论的阐释和支撑。“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共同体美学理论”和“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是近年来被学术界重点关注的前沿电影理论。这三个理论引发关注,显示出中国电影理论与创作在整体上形成了一种更趋和谐的局面,也预示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树立自身品牌格局与风格的新阶段。因此,本刊特刊发相关理论的研究与评述文章,以期从艺术评论的角度,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与相互生发。

 

对当代中国电影三个前沿理论构架的评述/  张黎歆

【内容提要】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共同体美学理论、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是近年来被学术界重点关注的三个最前沿的电影理论。中国电影学派理论是一种宏观的、全面的对于中国电影的指称和整体观照下所倡导的学派理论;共同体美学理论则是更多地站在现实的土壤上,试图归纳多元创作的精神趋向,引导更多的创作来共同拥戴对时代发展趋向的理论呼吁;电影工业美学更聚焦于当下所倡导的与时俱进的新生创作现象,也更多朝向于电影的工业性技术表现的美学理论概述。

【关 键 词】中国电影学派;电影工业美学理论;共同体美学理论;理论内涵

 

中国电影学派建构的终极期许/贾磊磊  

【内容提要】我们始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就是中国电影品牌的代名词。如果我们的观众能够在美国电影、日本电影、韩国电影等诸多观影的选项中欣然选择“中国电影”,那么,中国电影的国家品牌就确立了——这就是中国电影学派建构的最终期待。然而,以中国学派来命名我们的电影,不仅要找到它在史实上的合理性,还要找到它在文化上的合理性,这就是说我们要找到它在文化上的思想来源。其一,中国电影学派所依托的文化传统是什么?其二,中国电影学派所承传的文化精神是什么?其三,中国电影学派所延续的美学形态是什么?

【关 键 词】中国电影;电影学派;国家品牌

▼电影《你好,李焕英》海报▼


观察与阐释:“共同体美学”的理念、路径与价值/饶曙光

【内容提要】电影“共同体美学”是在时代的启示与现实的观察下所提出的,具有实践性、继承性与集大成等三大重要品质。作为一个呼应中国电影实践的理论,它想要努力做到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不仅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创新性转化,同时也借鉴汲取了西方多学科的理论精髓。换句话说,“共同体美学”试图从叙事层面、产业层面、传播层面等多路径探索中国电影语言和理论如何“再现代化”。总体而言,电影“共同体美学”是开放、包容和发展的,是面向实践、观众、世界、未来和现代化的美学,具有强大的理论空间和理论张力。

【关 键 词】共同体美学;再现代化;实践;叙事

▼中国电影2015-2019年增长数据▼ 


论作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电影工业美学/陈旭光

【内容提要】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是在中国电影理论学术话语和学术体系建设的目标下,基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及对“新力量”导演创作现实及表现的透视总结而生成的电影理论。电影工业美学也有丰富的理论资源。电影工业美学可以从四个层面来建构通过“新力量”导演的创作所体现出来的美学原则。这四个环节和要素不是割裂的,而是运动的、互动的、彼此互相依存的,它们组成为一个全产业链工业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中国的“电影工业美学”有自己的“短板”和理论盲点。在方法论上,电影工业美学从“二元对立”开始,但应该超越“二元对立”,进而走向历史“多元决定”,为建设开放多元的中国特色的电影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关 键 词】电影工业美学;中国学派;中国电影学派;共同体美学;中国话语

 

观察与思考

超越奇观性——2000年以来国产犯罪悬疑片中的气象景观/路春艳 邓天一

【内容提要】2000年以来,国产犯罪悬疑片中出现了一批通过气象景观塑造独特气质的作品。在“犯案—破案”这一核心叙事链条的基础上,在血腥暴力的凶杀打斗中,气象景观不仅承担起塑造影像奇观的作用,而且在视觉快感、震惊体验与极端情境之上,具有创造电影类型新惯例、见证时间流逝和体现人物境遇的丰富意义,由此实现了对奇观性的超越。

【关 键 词】奇观性;犯罪悬疑片;气象景观

▼电影《雪暴》剧照▼


视 点 · 主旋律题材创作中的“微宏转向”

策划: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当下,诸多艺术门类在主旋律题材作品的创作中都出现了宏大叙事与个人话语、个人经验相结合的变化。这一变化乃以小人物书写大时代,既呈现波澜壮阔的宏大题旨,又在个体视角的凸显与个体命运的呈现之中体现深刻的人文关怀,产生了特别的艺术效果。本期专题以革命历史画与新主流电影的创作为例,探讨“微宏叙事”转变在这两种艺术门类中的表现,解读创作中的这一转变如何对艺术接受者产生影响。同时,本刊也意在以革命历史画与新主流电影为起点,开启在艺术创作之中更为广泛的关于“微宏转向”的思考。

 

从宏大叙事到个体视角——1949年以来革命历史画创作的形象建构/ 

【内容提要】1949年以来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自宏大叙事的模式建立后,经过多次的修正完善,逐渐触及个人化的视角和个体经验的叙述方式,在历次重大题材创作中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创作路径与语言形态。从宏大叙事到个体视角的表述,革命历史画创作在“宏大叙事”与“平民史观”的共同影响下,最终构建出中国样式的主题性创作模式。以多元化的艺术视角、形象与手法来表现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既在宏大叙事的层面上全面呈现出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又在个体视角的关注下表现出深刻的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叙事方式的变化,使革命历史画中的形象更具多元化视角,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固定模式,从而形成丰富多样的当代艺术形态。

【关 键 词】革命历史画;宏大叙事;个体视角;形象建构

章晓明、周小松 《抗美援朝·激战》油画 278×400cm 2009▼


当下新主流电影中的“微宏叙事”转向:类型互渗与仪式建构 / 

【内容提要】当下新主流电影存在的“微宏叙事”转向,是一种于传统主旋律电影基础上的创新变革。这种由个人话语与宏大叙事相结合而实现的叙事范式变奏,主要体现在类型化的渗透融合、仪式感的记忆建构这两个方面。本文首先梳理传统主旋律电影向新主流电影的变化历程,进而深入分析新主流电影在“微宏叙事”层面相较于传统主旋律电影的这两大变化及其特征。

【关 键 词】新主流电影;主旋律电影;类型电影;微宏叙事

 

 ·构建中的新博物馆学

策划阳烁

【编者按】本专题的两篇论文涉及新博物馆学的一些重要议题:李彬讨论的是越来越以观众为中心、越来越注重参与性的博物馆展览方式——沉浸式展览,并由此担忧过度的沉浸所带来的伦理危机;而王思渝讨论的是中国语境下一直“对峙”的文物与当代艺术展览系统相互联合的一种新趋势,他认为这是对于博物馆所秉持的知识权威立场的反叛和创新,符合他心目中“呼吁博物馆重新回到一个更为当代的社会语境中”的新博物馆学的定义。总之,新博物馆学究竟为何还未有定论,希望本专题能够为此领域带来新的视角。

 

博物馆的媒介关系、媒介叙事与媒介伦理/ 

【内容提要】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其发展经历了“宗教化—社会化—媒介化”的过程。从新博物馆学开始重视人在博物馆中的媒介地位,观众与博物馆的媒介关系从接受性到参与性,未来也许能发展到创造性。在由新媒介技术缔造的后博物馆媒介景观中,“沉浸式”的观展体验让观众通过“统觉”系统全方位与作品进行互动,形成博物馆发展新的潮流。然而,在一片欣欣向荣的媒介化进程中,必须要注意到由此可能产生的媒介伦理问题,人的存在性将在这种全包裹式、全触动式的影像体验中被吞噬。

【关 键 词】博物馆;媒介关系;媒介叙事;媒介伦理;麻醉功能

 

当代艺术与历史文物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并置:新博物馆学的视角/王思渝

【内容提要】国内博物馆领域近年来出现了多场当代艺术与历史文物相并置的展览,挑战了当代艺术与历史文物之间一直有所隔阂的桎梏。“永远有多远”与“玉见你”两场展览便是其中的典例,它们从展览术和机构理性的角度展现出将当代艺术与历史文物相协调的不同策略和现实。同时,这类展览也面临着诸多争议。实际上,从展览术的角度,无论是当代艺术,或是历史文物,其在内核上并无本质区别;而从机构理性的角度,博物馆所传统秉持的对知识权威性的追求可以被视为二者之间的重要门槛。但这个问题从新博物馆学的视角也可以被理解。这类展览映衬了新博物馆学的趋势,在博物馆与当代社会关系的重塑问题上具有价值与意义。

【关 键 词】当代艺术;历史文物;展览术;机构理性;新博物馆学

 

艺界时评

“红花疗法”与分享艰难——评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白惠元

【内容提要】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以患癌少年韦一航与患癌少女马小远的青春爱情故事为主线,透视出两个当代中国抗癌家庭的日常生活风景。在这部“绝症青春片”中,导演韩延进行了一种有益的现实主义探索,揭示出中国式亲子关系的复杂性与当代性。从理性“鸡汤”到清醒造梦,电影成为了一则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国民心理寓言。经由“小红花”这一核心意象,我们得以洞见电影真正的情动机制:分享艰难。

【关 键 词】《送你一朵小红花》;韩延;青春;情动;分享艰难

▼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海报▼


彝族传统音乐戏剧化探索——以音乐剧《爱如星火》为例/苑苑

【内容提要】将独特的彝族音乐元素与戏剧舞台艺术相结合,为中国原创音乐剧带来了鲜明的民族气质,使得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以更为现代观众接受的方式被传承,既具有舞台实践价值又具有文化发展传承的价值。本文选择音乐剧《爱如星火》进行分析,这种以西方整合戏剧思维为主导,将彝族音乐元素运用其中的创作手法,是当下彝族音乐剧的主要创作模式,具有代表性研究价值。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当下彝族音乐戏剧化创作的成功与不足,从而总结规律,以期更好地发挥彝族音乐的优势,为创作出特色鲜明又具备戏剧表现力的现代音乐戏剧作品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 彝族传统音乐;戏剧化;整合音乐剧

 ▼音乐剧《爱如星火》剧照▼


 

当代国内工艺振兴发展实践评论/李传文

【内容提要】当代中国已进入以信息化、非物质化和消费文化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当代国内工艺振兴实践反映出传统在后工业时代下的复活与重构,其成就显而易见。国家适时出台《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推进工艺振兴实践。然而,少而精的生产、手工艺者老龄化、手工艺后继乏人以及传统实用性工艺日益审美化、边缘化、娱乐化等“西化”倾向已构成当代工艺振兴发展的瓶颈和桎梏。我们必须坚守工匠精神,明确当代工艺振兴的目的、内涵与意义。当前应做的工作是:大力弘扬传统优秀的“工匠精神”,加强我国传统工艺品牌建设,促进传统工艺产业化转型,提升传统工艺的文化附加值。

【关 键 词】后工业时代;工艺振兴;《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工艺复兴运动

 

尽意独树空间——“美好生活——第五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 双年展”展陈设计思路/李永康

【内容提要】当展览空间设计与展览主题风格定位一致时,展览空间就成为了展品的一部分。如“美好生活——第五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中,竹编斗拱建筑、竹编斗笠、竹编假山石在展览空间中重新构成了新的意义上的展品,展览空间通过现场的重新表述,其自身即产生了一种文化参与的模式,并上升为文化层面的空间构成。它是时代、情感、记忆、审美观念的结晶,它使一种精神、一种寄托、一种情怀重新建立,不再陌生。

【关 键 词】美好生活;传统与现代;竹编斗拱;空间形态

 

 

理性思辨中的别样视角——评叶松荣《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中国人视野中的欧洲音乐》/ 

【内容提要】本文借用几何学上“点、线、面、体”的形态概念,以问题意识为“点”,以“西化”与“化西”的路径为“线”,以“中国视野”体察为“面”,以“文化自觉”为“体”的音乐史书写概貌,用符合中国人线性思维的阐释方式,以叶松荣《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中国人视野中的欧洲音乐》(修订版)为例,探究音乐史的书写应构建立体化思维,追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史观念,以及在中国语境下对西方音乐的研究、复写与现实意义作进一步思考。

【关 键 词】问题意识;西化;化西;中国视野;文化自觉

 ▼《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中国人视野中的欧洲音乐》书影▼


《艺术评论》2021年第3期

封二 

音乐剧《刘天华》剧照


封三  

朱建高美术作品《万紫千红总是春》


封底

董书兵美术作品《行走的云》



延伸阅读

《艺术评论》2021年第1期目录

《艺术评论》2021年第2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